2018年广州市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学排行榜

榜单 丨 2018-05-31 23:38

Ⅰ榜单释义:广州市是广东省的教育重地,有着多所著名大学。广州作为一线城市,对外交流、工作机会也较多,是学子选择学校时,一个重要的去处。

Ⅱ数据来源:本榜单分析数据主要来源于前瞻指南研究院对各个院校规模、学术实力、院校建设、大学声誉等公开信息。

Ⅲ研究方法:榜单分析过程中依据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以学校规模、学术实力、大学声誉等多方面进行分析。

  •  中山大学

    重点学科:生物学、工商管理、医学

    国家重点一级学科:2

    国家重点二级学科:23

     

    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作为中国教育部直属高校,通过部省共建,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现由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及十家附属医院组成。中山大学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努力成为全球学术重镇。

    中山大学具有人文社科和理医工多学科厚实基础,不断追求学术创新,以国际视野开放办学,现已形成了“综合性、创新性、开放性”的特色。学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以“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为人才培养目标;以“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基本导向;树立了“三校区五校园”错位发展、合力支撑的发展思路。学校正在努力推进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由常规发展向主动发展转变,由文理医优势向文理医工各具特色、融合发展转变。现在,中山大学正站在新的起点上,为建设成为“国内高校第一方阵、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学校有18个学科领域进入ESI世界前1%,学科领域数量位居国内高校并列第2位,其中有14个学科领域进入前0.5%,2个学科领域进入前0.1%。在第四轮全国学科水平评估中,学校50个学科参评,A类学科数(A 、A、A-)14个。

    现有院士(含双聘)20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119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60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8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入选者27人,高层次人才数量居国内高校前列。

    拥有10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经济管理等多个本科专业通过了国内、国际认证。入选教育部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卓越医学人才教育计划、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教育计划,与法国民用核能工程师教学联盟等国际一流大学开展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顺利通过相关国际认证。

  •  华南理工大学

    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通信与信息工程

    国家重点一级学科:2

    国家重点二级学科:3

     

    华南理工大学是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坐落在南方名城广州,占地面积约391万平方米。校园分为三个校区,五山校区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石牌高校区,校园内湖光山色、绿树繁花,民族式建筑与现代化楼群错落有致,文化底蕴深厚,是教育部命名的“文明校园”;大学城校区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内,是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先进、管理完善、制度创新的现代化校园;广州国际校区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创新城,与广州大学城隔岸相望。三个校区交相辉映,是莘莘学子求学的理想之地。

    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华南理工大学成为以工见长,理工结合,管、经、文、法、医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化学工程与技术、风景园林学等学科整体水平进入全国前十位。化学、材料学、工程学、农业科学、物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临床医学9个学科进入国际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办学条件良好,教学环境优良,治学严谨,秉承“博学慎思 明辨笃行”的校训,坚持高素质、“三创型(创新、创造、创业)”、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着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建校60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高等教育各类学生38万多人,一大批毕业校友成为我国科技骨干、著名企业家和领导干部。

  •  暨南大学

    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金融学、文艺学、水生生物学

    国家重点一级学科:0

    国家重点二级学科:4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政府创办的华侨学府,是国务院侨办、教育部、广东省共建的“211工程”重点综合性大学,直属国务院侨办领导。

    学校科研实力逐步增强,现设有国家部省级科研平台83个。科研成果硕果累累,学校近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国际科技合作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SCI等权威索引收录的国际论文数量持续增长;2011-2017年,学校共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1项、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3项,获得第六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10项,第七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8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发表论文11篇。

    学校学风浓郁,人才辈出,校友遍布世界各地,“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暨南人”,尤以香港、澳门等地较为集中。前国务院副总理吴学谦、李岚清,著名侨领、新加坡大学首任校长李光前,前泰国议会主席、副总理许敦茂,中国两院院士谭其骧、邓锡铭、侯芙生、曾毅,烈士江上青、陈镇和(华侨)、符保卢、符克(华侨),以及近年来内地和港澳台地区许多政府、工商及文教界知名人士均是暨南大学不同时期的杰出校友。

  •  华南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始建于1933年,前身是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师范学院。1996年进入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2015年成为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同年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整体建设高校行列,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学校现有广州石牌、广州大学城和佛山南海3个校区,占地面积 3025亩,校舍面积155万平方米,图书374万册。

    学校物理学列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目标,有教育技术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光学、体育人文社会学(重点培育)4个国家重点学科,9个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2个广东省重点学科(含5个攀峰重点学科,14个优势重点学科和3个特色重点学科,共18个一级重点学科和4个二级重点学科)。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心理学、体育学和教育学3个学科进入全国高校前10%;化学、植物与动物学、工程学、数学和材料科学5个学科进入ESI 全球前 1%。学校拥有84个本科专业,3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0多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0多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7个博士后流动站。学科布局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个门类。

    学校教师队伍结构良好、水平较高,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现有专任教师1979人,其中副高级以上1098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1161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1840人。现有院士(含双聘和外籍)10人,“千人计划”入选者12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6人,“长江学者”1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3人,“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3个,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3人,“万人计划”入选者4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4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广东省领军人才6人,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2个,珠江学者26人,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7名,并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名,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13名。

  •  南方医科大学

    重点学科: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内科学(消化系病)、中西医结合临床

    国家重点一级学科:0

    国家重点二级学科:3

     

    南方医科大学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创建于1951年,1979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2004年8月整体移交广东省,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校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中唯一的医学院校,全国首批、广东省唯一一所“部委省”共建高校,全国首批开设八年制本硕博连读临床医学专业的8所高校之一,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现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博士后流动站,其中医学类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数在全国独立医科院校中排名第二。拥有5个国家重点及培育学科,5个学科入围ESI全球前1%,总体排名位居全省高校第3、全国第64。

    学校是国家13所试办八年制医学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也是唯一一所开设八年制医学教育的独立医科院校,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试点高校,与20个国家和地区的51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0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7项。近年来,本科毕业生中先后涌现出侯凡凡、夏照帆、孙颖浩3名两院院士。全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临床医学通过率最高排名全国第4,中医学3次排名全国第1。2017年本科生获全国临床技能大赛一等奖;同时在“创青春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创业计划类金奖数位居全省高校第一,广东省唯一一所连续五届获得金奖的高校。在第十五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团体总分位列医药类高校省内第1名,全国第3名,连续两届进入全国发起高校行列。

  •  华南农业大学

    重点学科: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作物遗传育种、农业经济管理、果树学、预防兽医学

    国家重点一级学科:0

    国家重点二级学科:5

     

    华南农业大学是全国重点大学,广东省和农业部共建的“211工程”大学,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校园坐落在素有“花城”美誉的广州市,土地总面积8270余亩,其中天河五山校部4407余亩,增城教学科研基地3863余亩。学校建筑总面积137万平方米。初步形成了“五湖四海一片林的紫荆校园”环境,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是读书求学的好地方。 

    在百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修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风,建立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继续教育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体系。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有95个本科专业,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0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0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作物遗传育种、农业经济管理、果树学和预防兽医学5个国家重点学科,农业机械化工程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5个农业部重点学科,12个广东省一级重点学科,4个广东省二级重点学科和2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化学3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3300余人,教授、副教授15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引进院士团队1 个,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国家“千人计划”1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教授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特支计划(万人计划)12人,广东省领军人才2人,广东省特支计划27人,广东省高等学校珠江学者岗位计划25人,人(事)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8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2人,广东省 “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5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博士生导师310人,硕士生导师1144人。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重点学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国家重点一级学科:0

    国家重点二级学科: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是一所具有鲜明国际化特色的广东省属重点大学,是华南地区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外国语言文化、对外经济贸易、国际战略研究的重要基地。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9985人,博士、硕士研究生3103人,各类成人本专科生、进修及培训生、外国留学生11000多人。

    建校以来,梁宗岱、桂诗春、李筱菊等名师大家荟萃学校,执教治学,为学校积累了丰厚的精神文化财富。学校现有事业编制教职工总数1980人,专任教师132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比例达到50.98%,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比例达到92.91%。教师队伍中,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2人,入选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2人,入选“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3人,获国家外专局“高端外国专家”项目资助1人、“千人计划引智配套工程”项目资助1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13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珠江学者”讲座教授3人,“青年珠江学者”3人,入选广东“特支计划”4人、广东省理论宣传青年优秀人才2人、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1人、省级培养对象44人次,入选省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23名,(先后)聘任“云山学者”229人。此外,学校还聘有80位客座教授和289位长短期外教。

    学校形成了外语学科与非外语学科“双轮驱动”、多学科多语种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学科格局,下辖22个教学单位,1个独立学院(南国商学院)。开设72个本科专业,分属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工学、理学、教育学、艺术学八大学科门类。其中有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有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含11个专业),18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含21个专业),3个省级重点专业。共有26个外语语种,是华南地区外语语种最多的学校。学校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是中国恢复研究生制度后较早获得硕士、博士授予权的单位。学校现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7个省级重点学科。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1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4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开展的几轮学科评估中,我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面向国际语言服务的外国语言文学创新体系建设”和“服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战略需求的经管学科融合创新体系建设”2个学科项目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  广东工业大学

    重点学科:机电工程、自动化、材料与能源、计算机

    国家重点一级学科:0

    国家重点二级学科:0

     

    广东工业大学由原广东工学院、广东机械学院和华南建设学院(东院)于1995年6月合并组建而成。学校已有近60年的办学历史,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艺结合的、多科性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目前,学校共设有19个学院、4个公共课教学部(中心)、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省攀峰重点学科一级学科、6个省优势重点学科一级学科、5个省特色重点学科二级学科、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含MBA),具有工程(17个领域)、工商管理、工程管理、会计、翻译、社会工作、金融、艺术8种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同时具有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校现有85个本科专业,自2014年起,所有本科专业均在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第一批本科录取批次招生。机械、信息、材料、化工四个学科为广东省“211工程”三期重点建设学科。2012年以来,工程学位居ESI世界排名前1%行列。2017年7月,材料科学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行列。

  •  广州大学

    重点学科:土木与建筑学科群、数学与信息科学学科群、区域水环境安全与水生态保护学科群

    国家重点一级学科:0

    国家重点二级学科:0

     

    广州大学是以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广州”命名的综合性大学,于2000年合并组建,有着90多年的办学传统。学校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强化大学的使命与担当,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各项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广东省和广州市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设有27个学院,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1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其中工程硕士下设7个领域),2017年本科招生专业84个。现有在校全日制学生33974人,其中本科生30582人、硕士博士研究生3392人。

    学校有大学城、桂花岗两个校区,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较完善的科研设施。全校现有在编教职工2838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1878人,副高以上职称者1169人。学校拥有一批高层次人才,其中两院院士4人,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7人,各类“千人计划”入选者11人,各类“长江学者”6人,“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领军人才3人,国家杰青和优青获得者16人。学校设立了工程抗震研究中心、网络空间先进技术研究院、计算科技研究院、智能制造研究院、大湾区环境研究院、广州发展研究院、广州国际金融研究院和人权研究院等一批重要研究平台,承担了一批973项目、863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  广州中医药大学

    重点学科:中医学

    国家重点一级学科:1

    国家重点二级学科:0

     

    广州中医药大学创办于1956年,是新中国首批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学校之一,先后直属国家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2000年转由广东省人民政府管理,现为广东省“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单位,2017年入选首批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经过六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医疗服务能力和国际影响力均位居全国中医药院校前列。

    学校秉持岭南人特有的开放和务实精神,大力推进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学校现有二级学院16个,本科专业27个,横跨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教育学7个学科门类。拥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硕士点4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点19个。全日制在校生17742人,其中本科生12551人,专科生832人,硕士研究生3450人,博士研究生700人。

    学校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拥有一级学科广东省重点学科3个,其中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1个,广东省优势重点学  29584科2个;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25个;中医学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行列;是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两所中医药高校之一,也是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唯一一所省属高校。根据2012年教育部公布的学科评估结果,一级学科中医学全国排名第二、中药学全国排名第三(并列)、中西医结合全国排名第四。汤森路透2016年7月15日数据显示,学校临床医学学科已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表明学校在关键研究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

最新榜单

评论

发表 您还可以输入200

前瞻指南研究院

大数据监测跟踪、细分市场研究、品类分析调查、用户深度调研与访谈、企业数据库系统架构等。

你可能喜欢
关注我们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下载排排宝APP

意见反馈